
詠春拳專訪 -- 鍾漢民
「一百磅棉花的力」
問(1):你幾時開始跟家錩師父學詠春?
答(1):我是於96年開始跟家錩學詠春的。
問(2):96年?! 師父不是於2002年才在大圍村屋天臺開班授徒嗎?當中原委究竟是怎樣的?
答(2):我和家錩是同事並且在同一個訓練班出身的,當年班上只有我倆曾經習武,所以十分投契,得知他自小研習詠春,便嘗試叫他教我,他一口便答應了;因為他還未正式開班授徒,只好在大家一同放假時,才相約到他家練習,當時沒有村屋天臺那麼好的環境的,我們只能在公屋的走廊練習,又熱又焗,一對一、不停地練,每每練上三、四小時,都幾辛苦的。
問(3):為何2002年大圍村屋天臺詠春班及銅鑼灣紀律部隊詠春班開課時都不見你的蹤跡的?
答(3):因為我的兩個兒子分別於2001年及2004年出世,時間都不得不全部花在他們身上,已經無暇去師父那兒練習了,所以我是從2003年開始才正式到銅鑼灣班上堂。
 |
 |
 |
與梁家錩師父亦師亦友的關係 |
常充當示範的人辦~哈 |
另一位指導他的陳振良師父 |
問(4):你說你學詠春前曾經習武,是哪一門派?為什麼會轉學詠春?
答(4):其實我自小已經對拳腳功夫好有興趣,早已知道詠春的厲害,奈何當時詠春並不普及,在我家附近找不到教授詠春的師父,於是選擇了南拳及跆拳。直至遇到家錩,不用說…一拍即合!就是這樣開始的。
問(5):有南拳及跆拳的底子對學習詠春會不會有幫助?
答(5):當然不會…我還覺得影響了我學習詠春的進度,因為南拳及跆拳都是一些硬橋硬馬的功夫,而詠春則著重捨力、借力、以柔制剛,要好好體會及掌握力的運用的話,必先要懂得「鬆」,所以開始學習時都有一定的困難,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能「捨」去本身的「力」。
問(6):你本身擁有這麼大力,是什麼因素驅使你肯去放鬆?
答(6):跟師父和其他師兄練習時經常被打,明白到用死力會使速度變慢及變化少,因為不想那麼輕易被人打,所以努力使身體放鬆。
問(7):你是怎樣「捨」去本身的蠻力呢?
答(7):師父常說要放鬆,除了「力」的放鬆外,「意」的放鬆更加重要;能正確地、放鬆地打小念頭對於「意」的放鬆很有效,身體的力也隨之而捨去。
問(8):你的詠春「消捨」功夫那麼好,但練習時能給你力量及壓力的人又不多,你是怎樣練出精巧的「消捨」功夫呢?
答(8):都係兩個字「放鬆」,力大與小其實是相對的,練習時只要我比對手用力少,他給予我的力量自然相對地變得大,我便能從而練習怎樣消去對方的力;另外,在家把意念放鬆地進行定式的練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問(9):你身形這麼大而有力,當你和身形細小的人黐手時,你會持什麼態度?你又怎樣從他們身上獲益呢?
答(9):黐手是練手感觸覺,當然我的身形是有一定的優勢,但當面對身形細小的人黐手時,會盡量不用力去壓對方,因為細小的人速度快、走位靈活,使我更加注意要放鬆去黐,令雙手變化得快一些。
問(10):你認為黐手要抱什麼態度,才能練得好呢?
答(10):要多些和不同的人練習黐手,留意不同的人的手法,抱著輸贏是其次的心態去練,和師兄弟多研究才會有進步。
問(11):一般身壯力大的人練起詠春都很難放鬆,多是用回自己的本力,因而出現抗力或以力欺小的情況,你能給予他們一點練習的意見嗎?
答(11):黐手練習時,無論用力時及意念上都要放鬆,不然變成蓄力及太緊張而使速度變慢及變化少了,嘗試「放」對手入來,不要用力抗開他們,感受別人的攻擊,才能練出自己的反應及加強變招的速度。
問(12):你同家錩師父的體型簡直是天淵之別,你有無曾經想過自己不適合練習詠春拳?
答(12):開始時都發覺自己像塊鐵般又硬又實,很難放鬆得來,都曾經想過自己會不會不適合練習詠春;但多得師父因應我的特質而施教,通過黐手練習灌輸了不少拳理,讓我從中思考,明白到力的運用,從而發揮自己體型上的優點。其實詠春拳著重拳理的思考,只要明白了,任何體型的人也可以練得很好的。
問(13):有時練拳尤其是黐手,總會有停滯不前的感覺,你會怎樣克服這困局?
答(13):其實好多運動都有這樣的「平台期」,好多人都會因此而放棄,我覺得學詠春首要定下目標,多些和不同的人黐手,觀摩他人的技術,遇到問題時放膽去請教師父或其他師兄,找出自己的缺點,嘗試去改進;此外,信念也很緊要,因為我相信功夫是要練出來的,即使是每天只打小念頭,功力也會在不知不覺間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那時候再黐手,便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問(14):你對自己的詠春有什麼目標,希望將來有什麼成就?
答(14):我希望將來有資格把詠春傳授給他人,至少可以傳給我的兩個兒子,讓更多人一同分享詠春這門博大精深的功夫。
問(15):又有家庭、又有工作,你是如何分配時間去練功的?
答(15):兩個兒子剛出世的時候真的沒有時間去上堂的,但也會待他們睡覺後抽一個多小時去打小念頭、做定式、扯拳及轉馬等的基本功練習;後來兒子大了,加上太太的支持及鼓勵,讓我可每星期都到銅鑼灣去上堂,始終黐手練習對詠春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問(16):你覺得學習詠春對你有什麼好處?
答(16):我的工作經常要重複做一些相同的動作,加上有一定的壓力,令筋骨容易勞損;自從學習詠春之後,除了加強了全身關節的活動能力之外,更明白到工作時如果能放輕鬆,患上創傷性職業病的機會便會大大減低。
問(17):可以講下你跟家錩師父的關係嗎?
答(17):我與他的關係可算是亦師亦友,我們是在同一個訓練班出身的,感情很好,除非在詠春的課堂上會稱他為師父之外,其餘時間都只會直呼他的名字,還會不留情面地互相頂撞及取笑對方。
問(18):如果將來寫一篇有關家錩師父的專訪,你會有什麼有關他的趣事與我們分享呢?
答(18):有關他的趣事真的很多,不過我不方便與你們分享了,因為他也知道很多有關我的趣事,所以…請你們諒解!嘻~
後記:
第一次見鍾師兄便覺得他很cool、很man,感覺難以打開話匣子;但跟他聊了幾句之後,便發現原來他是個健談的人,而且說話溫柔、有禮,還有點兒風趣呢!看他外型像個硬漢子,但跟他黐起手來…才發現他的那雙鐵臂竟然如此「鬆柔」!龐大的身軀所走的位置恰到好處,令人難以攻入!可想而之他必定下了不少苦功。看著鍾師兄及家錩師父的合照,不得不說一句:人不可以貌相!
|